查看原文
其他

啧啧啧,地下20年,刚解封就冲上9.2

毒Sir Sir电影 2022-06-07

与世隔绝的生活,你能忍耐多久。

一天?

两天?

一个星期?

三年?

如果我告诉你有个地方的人,他们一封闭管理,就是整整20年……

这要疯了吧。

别着急,瞧他们活得多有干劲,多么幸福——

在隔离中课照上。


舞照跳。


婚照结。


工作生产,一样也不耽误。

Sir要说的这部老片有点年份了,但今天越看,越觉得魔幻而哀伤,恍如隔世——


地下
Underground


库斯图里卡的代表作,1995年戛纳金棕榈大奖。

电影献给一个已经不存在了的国家——

南斯拉夫。


今天,很多人或许理不清那段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了,但这部电影留下的巨大寓言,已经脱离了它的历史本体。

描绘的是——

当一群人脱离整个世界,组成一个封闭的社会。

里面的人如何生活?

秩序如何维持?

有朝一日封闭解除,人们将如何面对外面的世界……


01
外面太危险了

1941年,二战期间,德国纳粹占领了贝尔格莱德。

电影开场是一个癫狂的画面。

深夜里,马高小黑架着一辆马车,身后的乐队奏乐尾随。

他们为何能如此嚣张?

导演非常明白地划出了重点——

枪和钱。


马高和小黑一块参加了地下党,成为革命同志,加入到反法西斯斗争的事业中。

革命尚未成功。

但革命已经率先让他们实现了个人成功——有了上级组织提供的武器和资金,他们一跃成为呼风唤雨的人上人了。

所以你也就能理解,他们为什么大半夜里一路狂欢,还雇了一支乐队鼓吹奏乐,恨不得天下皆知。

第二天,德军对贝尔格莱德一顿狂轰滥炸。

小黑吃个早餐都不得安宁,天花板的吊灯都被震到餐桌上。


小黑一怒之下——

和纳粹畜生拼了。

身怀六甲的妻子想要拦住他,他却说:现在国家更需要我去保护。


小黑的第一个行动目标——

娜塔莉。

他一心惦念的话剧演员,现在已经成为德国军官的情妇。

小黑冲上舞台,众目睽睽之下绑走了娜塔莉,大家都还以为是在演戏……



但革命哪有这么多浪漫的英雄救美。

很快,事态变得严峻,纳粹找上门来。


马高和小黑的家人,以及和他们有联系的街坊邻里都不再安全,不得不紧急转移。

去哪里呢?

马高的爷爷家,刚好有一个地下室。

男女老少都躲了进去。


地上的世界炮弹纷飞。

地下的人们小心谨慎,生怕被敌人发现,等待着战争胜利的那一天。

1945年,二战结束,贝尔格莱德解放。

马高和娜塔莉走上街头,加入庆祝的人群。


然而地下,却没有等来重见天日。

封闭还在继续。

二战在地底下还没结束。

他们就如此生活了二十年,直到……


02
地下的生活充满希望

封闭生活虽然有诸多不方便,但忍忍也就习惯了。

不要低估人们的忍耐力,也不要低估人们的生存智慧。

整整20年,他们一步都没有踏出过地下室。

日常的照明靠脚踏车人工发电。


洗澡水同样是人为供应。

澡堂子就是用床板隔出的两层洗澡间,上面人的洗澡水可以流到下面的人身上,一点不浪费。


因为地方小,房间与房间之间全是“坦诚相见”,整个地下室就像是一个昏暗的话剧舞台。

一个荒诞式的“新家园”。

一开始,他们也碰到过许多麻烦,诸多不习惯,但时间一长,他们也已适应了这种生活。

甚至开辟了另一种属于地下的生活方式。

比如电影的另一版译名:

没有天空的城市。

这个地下室没有天空、没有自由,密不透风,但20年的时光,足以把这里变成一个“地下社会”。

从入口的台阶朝下看,这里更是如同一个微型的地下都市,逼仄的空间分出了教室、电影院、理发店、酒吧……一应俱全。


商店里,客人排成队向商贩购买面包。


广场上,小孩奔跑着打闹,大人抓回逃出圈外的猪。


四周没有墙壁,但每个人还是建盖各自的“家”。


人们怎么会甘于如此委曲求全的生活?

大家真的不会闹着要出去吗?

这就要说到,要维持一个封闭社会运转,不可或缺的燃料——

谎言。


03
再坚持一会,胜利就属于我们了

就在地下的人共克时艰的时候。

两个人已经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——

马高和娜塔莉。


战争结束了,国家重建了。

马高成为革命英雄,身居高位。

娜塔莉则嫁给了他,成为光荣的革命家属。

而马高的战友小黑和那些地下的人呢?在官方记载中,他们都在战争中遇难了。

小黑还因为英勇事迹,被树立为榜样,被孩子们学习和景仰。


为了让地下的人乖乖呆着,“药”不能停。

这药,是马高制造的精神致幻剂。

他用尽一切办法让地窖里的人相信,外面的世界危机四伏、战火不熄,只有地下是最安全的避难所。

比如隔一段时间,马高就在楼上不定时发布防空警报,伪造纳粹空袭场景恐吓。


地窖日常接收的收音机,实际上,每段内容也都被人为篡改,不停播放纳粹和苏联的实时战况。

电影院播放着“最新战事”。

告诉大家敌人正在反扑,国家命运来到最紧要的关头。


甚至,为了让他们觉得时间没有那么难熬。

时间被偷偷做了手脚,好像在地下没有经过那么多年。


因为无法外出,食物都是由地上的马高供给。

只不过大家不知道,他们每天吃的,都是和平年代生产的狗罐头。


每当地下的人们情绪低落时。

总要时不时创造一些感人的事迹,激励他们继续奋斗下去。

人生如戏,全靠演技了。

一会是马高翻滚下楼梯——

“没什么,我的朋友,盖世太保拷问我了,该死的法西斯混蛋。”


一会是娜塔莉满身伤痕,衣衫不整地倒在地上——

“那些德国佬,他们,他们……他们简直是禽兽……”


地底下的人一看。

声泪俱下。

以满腔的仇恨和怒火,投入到生产事业中:我们要鼓足干劲,争取早日消灭敌人。

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枪支和弹药。


这些军火,再被马高卖出,赚个盆满钵满。

和娜塔莉的小日子可不过得美滋滋。



04
当地下遇见太阳

地下室不仅隔离出两个世界。

也分隔出两代人。

如果说小黑这一辈的老人,还曾怀念地面上的空气和模糊的自由,那么下一代的孩子,脑袋里从来就只有这个地下世界的生活。

到这里,一个问题随之产生——

地下室里的人继续生息繁衍,那么一代代下去,这里的人们还需要外面的天空吗?

电影里,有一个角色:

小黑的儿子祖凡

可以说,他是跟这个地下世界一同“诞生”的。

当年,小黑的妻子逃难到地窖,当晚难产而死,祖凡来到世界看到的第一道光,就是地窖脚踏车上的灯光。


小黑的父亲是南斯拉夫游击队队员,英勇善战、无所畏惧。

但祖凡却生长得呆头呆脑,傻里傻气。

偷了猴子的香蕉后,连皮带肉一整根吞进嘴里。

就连作战也是慌里慌张,一点忙都帮不上。


在封闭的地下。他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,他们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,都是战争逻辑

比如父子俩闯入片场,剧组正在拍摄一部反法西斯电影。

这时候父亲激动地告诉儿子:

看,这些就是德国鬼子。

于是对着片场的演员开枪扫射,狂轰滥炸,沉醉在一派狂喜之中……


从这个角度来看,马高禁锢的远不止他们的生活和自由,还有他们的认知和思想。

归根结底——

这群被地下桎梏的人,每天在狭小的世界里生存,在逼仄的视野中单薄发展,早就退化得跟不上时代,注定要被快速的现实社会舍弃淘汰。

影片里,有这么一个镜头。

他们夜里行船,河边有一头鹿。

祖凡兴奋地大喊:

马!


一个从谎言里长大的人,也自然而然地指鹿为马了。

赶上破晓时分,火红的太阳从远处的林边升起,照射出光亮。

此时,20年没看过日出的小黑笑了。

从没见过太阳的祖凡,也眯起眼睛。


地下外的世界,自由的味道。

他第一次亲眼看到。

第一次知道。

却发自本能地爱上。

《地下》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以荒诞解构国家历史的故事。

它隐喻了社会中那些我们未曾怀疑、并视为绝对正确的事情。

就像导演库斯图里卡镜头里的南斯拉夫——

通过恐慌和宣传,把事实挡在门外,让“地下室”里的人,觉得掌握了真理,生活得最幸福。


那么,真相的扭曲意味着什么?

导演没有明说。

但Sir注意到了一句台词——

战争不是战争
直到弟弟杀了他的哥哥


是什么让弟弟对哥哥,举刀相杀?

或者换句话说:

是谁构建了最开始那个停滞闭塞、完整又诡异的地下室?

导演暗示我们,是摒弃现实的人为操纵

马高用一台监控器观察着地下的生活,事实上,他不是真正担心地下人们的吃穿用度。

而是恐惧变数,恐惧眼前的“和平”被打破,自己努力营造的世界功亏一篑。


电影的导演剪辑版里,安排了这样一组讽刺的对比。

上一个镜头,收音机里传来消息:

在德国空军的掩护下,赶赴莫斯科的空降兵已部署完毕,距离莫斯科被攻破指日可待。

地下室里的人民听完后一个个沮丧绝望,准备在莫斯科沦陷的那一刻集体自杀。


下一个镜头,收音机在马高的指导下转换内容:

莫斯科严防死守,终于击退德军撤出城区。

一下子,他们又兴奋了起来。

抱作一团,手舞足蹈,嘴里高喊:

莫斯科守住了


地下的世界里,这是逆转的一天。

局势转危为安。

可事实上,这个世界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生过变化。

他们的恐惧是被引导的恐惧,他们的欢乐是被引导的欢乐,他们的适应是被引导的适应。

地下的人们每天都在自以为奉献革命的狂欢中此起彼伏。

可事实上,遭受的偏偏又是一场敷衍应对的人为灾难。

他们的苦难,没有人看见。

他们好像一起改变了什么,其实从未改变过。
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

编辑助理:罐头盖的日与夜



还不过瘾?试试它们




都在夸国剧开年爆款,谁还记得他

受够了动不动喷他圣母

哎,预言家冯小刚

又来一部9分国剧,但我不想夸

和这热搜一比,我们集体赢麻了

现在国产剧啊,个个都是人才,说话又好听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